美國移民教育:截至2010年,全球四成的諾貝爾獎被美國科學家拿走。其中諾貝爾科學獎、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經濟學獎近五成的獲獎得主來自美國。美國被稱爲“世界差”的基礎教育,卻培養(yǎng)了世界最多的物理頂級科技人才。美國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教育科技學碩士郭曼文女士認爲其中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對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異常重視。
美國的學生培養(yǎng)很“實際”。“白宮出了一個政策,就是在教育體系中把科學、技術一起學。爲什麼要推出這麼一個計劃?主要是美國未來在這個領域需要更多人才。然後,它就可以是總統(tǒng)出面,調動全國的資源,準備10萬的老師,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各種老師,提供各種政策來做這件事情。”與此同時,除了傳統(tǒng)教育體系中的教學,你也可以從身邊的社區(qū)、博物館、甚至是電子産品中找到科學培訓的途徑。
“我身邊就有很多博物館,裏面都通過一些小遊戲,讓你學習編程。你還可以通過這些社會途徑,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斷交流學習。這種非正式場合的學習效果,其實相當好?!卑ㄎ覀儑鴥日J爲是“洪水猛獸”的電子産品,美國人也絲毫不排斥將它作爲教育科學知識的工具。還有不少高中生在社區(qū)項目裏進行合作,“有點向國內的暑期班、搞培訓?!惫恼f,“美國的小孩從0歲開始,就不斷地從教育體系內,非正式的學習領域裏,從各方面感受到科學教育的力量,而且在不斷學習,從而最終成爲一個合格的人才。”
郭曼文以自己所在的斯坦福大學爲例,“中國大學學一個專業(yè)就一直上課,而在美國大學,我可以選擇讀法律,也可以去聽感興趣的生物課。我通過種種途徑,不斷提升我的技能,培養(yǎng)的是我的思維。所有的知識最終是爲了融合在一起。而且一切都是自然發(fā)生的,沒有人逼你,這種自我驅動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條:香港教育體系的優(yōu)勢